七水硫酸(suan)鎂

七水硫酸鎂,又名硫苦、苦鹽、瀉利鹽、瀉鹽, 化學式為MgSO4·7H2O),為白色或無色的針狀或斜柱狀結晶體,無臭,涼并微苦。受熱分解,逐漸脫去結晶水變為無水硫酸鎂。主要用于肥料、制革、印染、催化劑、造紙、塑料、瓷器、顏料、火柴、炸藥和防火材料的制造,可用于印染細薄的棉布、絲,作為棉絲的加重劑和木棉制品的填料,醫藥上用作瀉鹽。
中文名:七水硫酸鎂 化(hua)學式:MgSO4·7H2O
外文名:magnesium sulfate heptahydrate
別 名:硫苦;苦鹽;瀉利鹽;瀉鹽
分子量:246.47CAS 水溶性:易溶
登錄號:10034-99-8 EINECS登錄號:231-298-2
熔 點:1124 ℃ 密 度:2.66 g/cm³
外 觀:白色或無色的(de)針狀或斜柱(zhu)狀結(jie)晶體
安全性描述:S24/25 危險性符號:R36/37/38
危險性描述:Xi
物理性質
外觀與性狀(zhuang)(zhuang):屬斜方晶系,為四(si)角粒狀(zhuang)(zhuang)或(huo)菱形晶體(ti),無色(se)、透明,集合體(ti)為白(bai)色(se)、玫瑰色(se)或(huo)綠色(se)玻璃光(guang)澤。形狀(zhuang)(zhuang)有纖維狀(zhuang)(zhuang)、針狀(zhuang)(zhuang)、粒狀(zhuang)(zhuang)或(huo)粉末。無臭、味苦。
溶(rong)解性:易溶(rong)于水,微溶(rong)于乙(yi)醇和甘油(you)。
化(hua)學性質(zhi)
穩定性:在48.1℃以下的潮濕空氣中穩定,在溫熱干燥空氣中易風化,高于48.1℃時,失去1個結晶水,成為六水硫酸鎂,在67.5℃時,溶于自身結晶水,同時析出一水硫酸鎂,在70~80℃時,失去4個結晶水,100℃時失去5個結晶水,在150℃時失去6個結晶水,在200℃時失去全部結晶水,成為粉狀無水硫酸鎂,脫水物放置于潮濕的空氣中以能重新吸收水分。在硫酸鎂飽和溶液中,可以結晶出分別帶有1、2、3、4、5、6、12個水的水合結晶物,在-3.9~1.8℃飽和水溶液中,析出十二水硫酸鎂,在-1.8~48.18℃飽和水溶液中,析出七水硫酸鎂,在48.1~67.5℃飽和水溶液中,析出六水硫酸鎂,高于67.5℃時析出一水硫酸鎂,六水硫酸鎂在87~92℃間發生異元熔化,并生成五水或四水硫酸鎂,四水硫酸鎂在106℃下轉化成三水硫酸鎂,三水硫酸鎂在122~124℃下轉化二水硫酸鎂,二水硫酸鎂在161~169℃下轉化成穩定的一水硫酸鎂。
毒性:有毒
pH值:7,中性
危(wei)險性概述
健康危害(hai): 對眼(yan)睛和(he)皮膚有刺激作用。基本無毒。
環(huan)境危(wei)害: 對環(huan)境有危(wei)害,對大氣可(ke)造成(cheng)污(wu)染。
燃爆危險: 本品不燃,具刺激性(xing)。
其(qi)它: 該物質對(dui)環境有危害,應特別注(zhu)意(yi)對(dui)大氣的污染(ran)。
風(feng)險術語
安全術語:S24/25
危險標識:R36/37/38
急救措施
皮膚接觸: 脫去污染的衣著,用大量流(liu)動清(qing)水沖(chong)洗。
眼睛接觸: 提起眼瞼,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(xi)。就醫。
吸入: 脫(tuo)離現場(chang)至空氣新鮮處。如呼(hu)吸困(kun)難,給輸氧。就醫。
食入: 飲足量溫水(shui),催吐(tu),就醫。
應急處理
隔離泄(xie)漏污染區,限制出(chu)入。建議應急(ji)處(chu)理(li)人(ren)員(yuan)戴防塵面具(全面罩(zhao)),穿防毒服。避免揚塵,小(xiao)心掃起,置(zhi)于(yu)袋中(zhong)轉(zhuan)移至(zhi)安全場所。若大量泄(xie)漏,用(yong)(yong)塑(su)料布(bu)、帆(fan)布(bu)覆蓋。收集回收或運(yun)至(zhi)廢物處(chu)理(li)場所處(chu)置(zhi)。如果泄(xie)漏,則在中(zhong)和后(hou),用(yong)(yong)安全掩埋法處(chu)置(zhi)。



食品
作食品強化劑。我國規定可用于乳制品,使用量為3~7g/kg;在飲液及乳飲料中使用量為1.4~2.8g/kg;在礦物質飲料中最大使用量為0.05g/kg。
工業
多與鈣鹽合用于酒母用水,按4.4g/100l 水添加可提高硬度1度,多用則產生苦味,并產生硫化氫臭味。
用作制革、炸(zha)藥(yao)、造紙、瓷器、肥(fei)料,以及醫療上口服瀉藥(yao)等,礦物(wu)質水添加劑(ji)。
農(nong)業
硫(liu)酸鎂在農(nong)(nong)業中被(bei)(bei)用(yong)于(yu)一(yi)種(zhong)肥(fei)料(liao),因為鎂是葉綠素的主要(yao)成分(fen)之一(yi)。通常(chang)被(bei)(bei)用(yong)于(yu)盆栽植物或缺鎂的農(nong)(nong)作物,例如西紅柿,馬鈴薯,玫瑰等。硫(liu)酸鎂比起其他肥(fei)料(liao)的優點是溶解度(du)較高。硫(liu)酸鎂也被(bei)(bei)用(yong)作浴鹽。



